中国芦笋之父——记省侨联副主席、省农科院副院长陈光宇

2014-06-20 来源:江西晨报 作者:龙莉 字号:[]

人物简介

   陈光宇: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国内芦笋产业化和研究方面的首席科学家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;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;主持制定了我国三个芦笋行业标准,被誉为“中国芦笋之父”。

 

 

   陈光宇说:“来,我先给你讲点关于芦笋的感性认识。”

   他拿出手机,里面有一系列照片,从芦笋苗子、芦笋基地,到他在加拿大拍到的中国品种……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,陈光宇语带自豪,开始滔滔不绝。

   这与他之前的形象判若两人,在有关芦笋的谈话之前,陈光宇表现得异常谨慎,即便是最简单的问题,都需要停顿三秒,然后用一个单音节词来回答。幸好,我们很快地找到了打开话匣的钥匙。

全国芦笋研究,中心在这里

   陈光宇拿出一个袋子,神秘兮兮地说:“让你开开眼界。”然后变戏法般,从中一件一件掏出芦笋的加工产品——芦笋茶、芦笋罐头、芦笋饮料……听到意料之中的赞叹声之后,陈光宇颇为得意地说:“这只是我们芦笋加工产品的一小部分。”

   北至黑龙江,南到海南,东达上海,西临昆明,陈光宇他们整个芦笋研究团

   队遍布全国十四个省,这些加工产品确实只是他们研究的很小一部分。

   “芦笋的药用功能是已经得到科学验证的,所以,我们有个团队就专门研究

   它的药用功能,比如说抗癌。”

   “芦笋有很强的防风固沙作用,我在沙漠做过五年的试验,碰到大旱,树都死了,芦笋也没死。我们有个团队,在大西北,用芦笋治理荒漠化的土地。”

   “芦笋特耐盐碱,我们国家有很大一片盐碱地一般的作物都很难生长,但是芦笋可以,我们有一个团队,在盐碱区域进行研究,现在效果也蛮好。”

……

   “这么大的研究团队,中心就在我这里!”陈光宇用手指了指自己,哈哈大笑。

个人一小步,中国芦笋一大步

   其实不只是芦笋研究中心,中国芦笋产业的起点,就是从陈光宇这里开始的。

   1997年的中国,少量种植的芦笋,基本由国外的一些企业操办,我们徒有廉价劳动力,却无资源无知识产权无品牌也没有市场。侨居新西兰的陈光宇看到了芦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,决定回国,建立中国自己的芦笋育种与研究体系。

   他是江西省最早一批留学归国人员。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陈光宇,正是“生在新中国,长在红旗下”的一代人,对那一代人来说国家利益远在个人利益之上。

   “我觉得我迈出这一步,不是为了成就我个人,对国家的这个产业一定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”

   只是,他当时也许没有想到,接下来便是长达十年的蛰伏期。因为没有基础,没有实验室,没有团队,没有资源,质疑声一片,陈光宇自然也得不到项目支持,只有自掏腰包,到国外引进第一批芦笋种质资源,又拿出当时按政策补贴给每位归国留学生的几万元钱,开始了近乎个人行为的芦笋育种研究。

蛰伏十年,令芦笋年产值百亿

   那段经历终生难忘:“1 元钱一个的玻璃培养皿都舍不得买,最后是到废品收购站,经过一番砍价,在0.15元的报价基础上砍下了一分钱,以0.14元一个的价格买了几千个玻璃罐头瓶回来,几个人足足用了一周时间把罐头瓶洗刷干净。”

   最困难的时候,整个团队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没办法保障,即将面临解散的危机,幸而时任省科技厅厅长的李国强及时解决了经费问题,团队才得以继续。多年之后,已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陈光宇,提及已卸任的李厅长当年的帮助,沉默了好几分钟,终是流下了眼泪。

   幸好,在时间的酝酿下,所有努力终究有了公正的收获。

   2007年,距离陈光宇回国整整十年,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第一个品种“井冈701,终于培育成功。“井冈”是代表江西,“70指的是2007年,“1 表示的是第一号品种。

   之后的发展便水到渠成,陈光宇带着他的团队,从育种技术开始,沿着产业链不断延伸。至今,小小的芦笋已成就了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庞大产业。

   2013年,世界芦笋大会即将在中国召开,陈光宇被任命为大会主席,这场芦笋界的“奥运会”第一次落户中国,对陈光宇来说,是一个莫大的肯定。

芦笋精神,收获粉丝无数

   现在,这庞大产业的领导人,坐在江西农科院的办公室里,开始有时间和心思,用他所爱好的文化和艺术,给他同样爱惜的芦笋,赋予精神上的神圣感。

   “我喜欢读《易经》,发现芦笋能在沙漠、盐碱地里生长,这是‘乾’卦的精神,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’;它有那么多保健功能,并能带给人民财富,又是一种‘坤’卦的精神,‘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’;再者,芦笋不像别的蔬菜,好地烂地都能长,一扎根就是几十年,这是一种‘恒’卦的精神,‘雷风恒,君子以立不易方。”

   “我们芦笋团队,就是要有这种芦笋精神!”说完,陈光宇便自顾自地笑了开来。

   这番话,他曾在很多学术会议上说过,给他“既专业又风趣”的演讲风格又增加了一点“诗情画意”,比起枯燥的学术演讲,陈光宇总能让听众笑上好几回。

   “所以,我去哪里演讲一次,就能收获一批‘粉丝’。”陈光宇笑得眼睛都弯了起来。

   这已是陈光宇最理想的生活状态,其天性中开朗乐观的一面,也在这平和中展现到了极致。

   陈光宇已近六十岁,他说研究芦笋的人,应该率先活到一百二十岁,这是他对自己团队期望的生命长度。

   还有半辈子,但是陈光宇说:“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,我就只做这一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