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爱撑起196名孤儿的成长梦 —— 新余市侨联委员、分宜县德仁苑黄梅生的博爱事迹

2016-03-14 来源:新余市侨联 作者: 字号:[]

 

江西省新余市侨联委员、侨眷黄梅生勤恳从教40年,从代课教师、民办教师做起,先后担任过农村中学的教导主任、副校长、校长、分宜县教体局副局长兼分宜一小校长等职。2008年,他创办了分宜县德仁苑,用博爱的胸怀温暖了196名最弱小、最困难、最需要帮助的孤儿的心田。由于他对孩子们无私博大的爱心,2008年中央文明委授予他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先进工作者”;2010年他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;2012年,他被评为“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百名爱心校长”;201511月,他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志愿者,是新余有爱十佳先进个人之一。

博爱之心:竭尽所能为孤儿安个家

黄梅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学生时代,一位老师看着他吃发霉的菜,把他领进家门夹给他几块上好的霉豆腐;另一位老师看他打着赤脚经受冬天的寒冷,给他一双的温暖到心上的袜子。他感恩他的老师,这种感恩心态决定了他的一生始终心存善念。他深刻懂得一个人在饥寒交迫、困窘无助的时候需要什么。他坚信,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。

2003年,他还是分宜一小校长,一次例行家访,他看到一位孤儿与年过八旬、双腿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,住的是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,吃的是萝卜和白菜。在全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当下,他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。后来一统计,分宜县适龄儿童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孤儿的多达数十名。他的内心响起一个声音——要尽力帮助这些孤儿!他想办个“校中校”,专门招收这些孤儿,让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学习、健康成长,很快这一想法变成现实,一部分孤儿通过绿色通道走进分宜一小,享受免费教育。

随着进校的孤儿逐渐增多,他又想为孤儿们安个“家”,让他们吃住在这里。当时,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,因为缺地、缺钱、缺人、缺房子。爱的力量使他不信这个邪。为实现这个心愿,他不惜跑断腿、磨破嘴,一次次跑县里、市里、省里反映情况、争资争策。有心人天不负,经过长达6年的奔波,经共青团江西省委牵线搭桥,终于在2008年上半年争取到上海德仁基金和分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,于江西锻压厂社区子弟学校旁破土动工兴建“德仁苑”,意在培养孩子有“德”、有“仁义”。当年5月动工,9月竣工,设施基本完善后,10月第一批34名孤儿正式入住这个“新家”。也终于在这一年,黄梅生心中的“一块石头”总算落了地。

博爱之行:春风化雨润无声

孤儿进来了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一方面分宜一小规模越增越大,学生数激增,管理压力加码;一方面对于德仁苑孤儿这个特殊群体,需要亲情般呵护,教育要得法。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一开始黄梅生常常担忧自己的这个校长当不好,有人说他顾得了孤儿顾不上正常学童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他忘记了累,忘记了烦,每天坚持一早一晚去看看孤儿,双休日几乎蹲在德仁苑。

他在德仁苑推行“教养结合”的教育新模式,他既要“教”孩子,又要养孩子,“呕心沥血做辛勤园丁、无微不至做孤儿亲人”;引导孤儿们以兄弟姐妹互称,教育孤儿之间互帮互助、互谅互让,着力构建亲情氛围。他事必躬亲,孤儿们每一次进苑、每一次排队、每一次学习、每一次吃饭、每一次游戏、每一次洗碗、每一次洗衣、每一次就寝、每一次叠被、每一次交往、每一次笑了、每一次哭了、每一次病了,他都要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,为每个孤儿的成长建立一个“晴雨表”。

为了让孤儿们吃上新鲜蔬菜,他亲手去种,还带着孤儿们学种菜、学会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;他争取外援,让孤儿们从头到脚穿上“爱心服饰”,个个打扮得干干净净的;他四处联络,让孤儿们增长见识,远的到过北京,近的去过钤山公园,不远不近的游赏过南昌、新余;他出差比谁都辛苦,因为每出去一次,就要带些当地美食回来给孤儿们品尝,北京烤鸭、海南椰子、美国糖果等,一般孩子都吃不到的东西,孤儿们吃到了;他为每个孤儿组织集体庆生,为孤儿唱生日歌;孤儿们小学毕业后离开德仁苑,他每年把他们请回来,与弟弟妹妹相聚,考得好的,还给个奖学金;孤儿生病了,他带孤儿去看病,为孤儿垫付医药费……他把德仁苑办成了一个大家庭,把孤儿们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,尽到一个“大父亲”的义务和责任,孤儿们都忍不住叫他一声“校长爸爸”!

201212月,他退居二线,北京、上海、南昌等民办学校可以高薪聘请他去当校长;他儿子在美国成了家,可以去尽享天伦、安享晚年;他搞了一辈子教育,可以不必担任德仁苑的负责人、去管好一批又一批孤儿……然而,这些“可以”都因为其博爱之心而变得“放不下”。他常说,在有生之年,要尽心尽力去做些善事。为了这些孤儿,2010年,他把评上省劳模获得的奖金8000元,全部捐给德仁苑买照相机、摄像机;2014年他一次性掷金1万多元,从美国捎回东西给孤儿;2015年暑期从美国探亲回来,宁可帮孤儿带东西,也不帮自己的亲生儿子带;今年有个孤儿高三毕业,他捐给他1000元上大学……8年来,他不计任何报酬,不图任何回馈,只有日复一日的付出。

博爱之光:带动一个个爱心人士

黄梅生常说:“一天不到德仁苑,心里就感觉不踏实;一天没看到孤儿们,就感觉不快乐”。正是有了这样一个“校长爸爸”, 196个孤儿过上了有家、有爱、有快乐的幸福生活。

社会有爱,人间有情。黄梅生的爱心善举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吸引一个又一个远方的爱心人士前来献爱心,残疾人企业家梁小明特意从深圳来到德仁苑看望孤儿,并慷慨解囊捐助;上海少儿出版社的负责同志千里迢迢来到德仁苑,为孤儿捐赠书籍;江西农大美籍教师,每年来与孤儿们牵手同乐;省妇联组织爱心妈妈,为孤儿们织毛衣;北京清泉志愿者对德仁苑结对帮扶;来自北京的分宜一小校友和当年下放到分宜的北京知青,还特地从北京来到德仁苑看望孤儿们,经常从北京寄来生活和学习用品;新余市的侨界爱心人士时常登门奉献爱心等等。

尤其可贵的是,在黄梅生的带动下,身边有许多人纷纷加入爱心队伍,长期来到德仁苑献爱心,如武术、围棋教练王玉柱,五、六年来义务教孤儿练武、下棋;体育教练邹鹏义务教孩子们打羽毛球;中心幼儿园何老师,一开学每天都来帮扶袁利涵孤儿辅导学习;当地市、县有关单位、爱心人士不定期前来德仁苑献爱心;多个当地侨界企业家前来一对一帮扶;县中医院免费给孤儿体检;人保、医保免费给孤儿保险;星海艺术学校免费为德仁苑60多个孤儿提供唱歌、画画、跳舞等艺术教育。

为把爱心的种子植根于孤儿心中,黄梅生还引导孤儿们从小帮助别人,甘当志愿者,他在德仁苑组建“分宜德仁苑娃娃志愿者”。这批小小志愿者,已经在市民广场清扫垃圾、去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洗脚、到消防大队当起“小小宣传员”等。

黄梅生8年如一日的爱心付出,让196个孤儿变了,原来衣着邋遢的孩子变得干净整洁了;原来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变得动手能力强了;原来无人管教的“野孩子”变得彬彬有礼了;原来内向自卑的孩子变得阳光开朗了;原来学习上的后进生变成优秀生了,谢怡欢六年级毕业考全班第一,谢梦蝶等四名同学荣获“全国优秀留守儿童”等光荣称号,并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留守儿童表彰会。

   黄梅生的博爱之路还在继续……